北京汉济律师事务所
电话:400-072-6568
投诉:010-5338627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方广场E1座802室
【案情回顾】
张某甲、张某乙向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法院起诉称:两原告均系被告董某的女儿,2016年9月,被告与原告的父亲因夫妻感情不和协议离婚,离婚时双方协商,两原告均由父亲抚养,被告每月支付抚育费300元。被告与原告的父亲离婚后,两原告一直随父亲共同生活,被告没有按时支付抚养费用。现在随着两原告年龄的增长、物价的提高,被告每月支付300元的抚养费远远不够两原告的需求,原告的父亲收入有限,独立承担原告的抚养费非常困难。为维护原告之合法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
【律师论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条明确规定,“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同时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这是立法对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法定权利与义务的基本要求。按照上述规定,离婚后,子女与一方共同生活,另一方的法定抚养义务并没有免除,因此应负担必要的抚养费,是其法定义务的要求。这里的抚养费具体来说应当包含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必要的费用,
关于抚养费的给付数额如何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根据上述规定,子女的生活费及教育费由一方承担部分或者全部承担均可;在子女抚养费数额的具体确定上,首先根据子女正常生活的实际需要,应能维持其衣、食、住、行、学、医的正常需求,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父母双方的经济收入、费用支出、现有生活负担、履行义务的可能性等因素作出合理的认定。
关于抚养费的给付请求权主体及给付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的规定,抚养费的给付请求权主体仅包括两类人:一是未成年子女,二是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前者是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而后者中“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律师提醒】
我国立法对抚养费的给付方式未作出明确要求,从实践来看,抚养费一般应当以金钱方式给付,且应当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实践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及各类职业教育的普及,大中专院校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越来越成为适龄青少年的普遍选择。就我国传统习惯和绝大多数的家庭选择而言,未获得经济独立的子女就读大中专院校或职业类学校的费用,由有经济能力的父母支付已然成为社会广泛认同的惯例。
本案中,张某与被告董某约定离婚后被告董某每月支付抚养费300元,而原告张某甲目前就读中专类院校,张某乙系小学生,其二人均已入学,其生活、学习等需要一定的费用,300元难以维系张某甲和张某乙正常的生活、学习。综合考虑张某甲、张某乙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经济收入、负担能力及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等因素,法院酌情增加了抚养费数额。而张某与被告董某约定离婚后被告董某每月支付抚养费300元,故被告应按约定支付抚养费,其未按约支付,应承担全部责任,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所欠付抚养费14400元的主张,法院予以支持。